气温骤降,呼吸系统首当其冲
气温下降,与寒冷干燥空气接触最多的除了我们的皮肤,就是呼吸系统。专家指出,气温骤降,我们要对呼吸系统更爱护一些,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本身有呼吸疾病的患者。由于气温下降易引发感染,有三类呼吸疾病更要注意:
1. 肺炎。老年人由于存在生理功能减退、机体抵抗力下降、患有多种基础疾病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功能减退、气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、咽喉部寄生菌增加、营养不良、误吸等多种因素导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,常由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,常因受凉、劳累、长期卧床、排痰障碍等因素引发。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肺炎患者一旦确诊,应住院治疗,卧床休息,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。
2. 支气管哮喘。这是由多种细胞(如嗜酸性粒细胞、肥大细胞等)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。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、气急、胸闷或咳嗽等症状,常在夜间和(或)清晨发作、加剧。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、吸烟、剧烈运动、气温巨变、吸入冷空气等都可诱发哮喘发作。
3.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,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。慢性咳嗽、咳痰、气短或呼吸困难、喘息和胸闷等都是慢阻肺常见症状。由于吸烟、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、空气污染及呼吸道感染等会引发乃至加重。
寒冷增加心脏病患者死亡风险
患有心脏病的人更要小心气温骤降。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心脏工作加强,引发心率增加、血压上升、心输出增强、血液容易凝固。对于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,寒冷的温度会引发心脏缺血,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脏病发作;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的人来说,环境温度的快速下降会导致症状的突然恶化,住院的风险增加,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。
因此,对于任何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,寒冷的天气需要特别的预防措施。我们要限制自己的寒冷暴露,即减少外出的时间,以及外出时多穿衣服保暖(比如穿秋裤,把秋裤塞到袜子里面)。
心脏病患者不要让自己在外面过热。穿暖和的衣服然后参加体育活动会导致过热,过热反过来会导致血管突然扩张——这会导致心脏病患者出现低血压。
不要喝酒。出门前避免饮酒。它扩张了皮肤中的血管,让你感觉更暖和,实际上是将热量从器官中带走,让你更加寒冷。
寒冷使流感病毒肆虐
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流感发病率上升。虽然流感由病毒引起,与气温下降没有直接联系;但是,气温下降导致人们外出减少,紧闭门窗,那么病毒的传播性就比温暖的天气要高得多,特别是在学校的环境下几十个孩子更容易“分享”病毒。另一方面,病毒更容易通过干燥的空气传播,这也是气温下降导致流感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寒冷和流感季节,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时要保护自己免受这些细菌的侵害。病毒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的,所以一定要经常洗手,每年接种流感疫苗,照顾好你的身体,避免你认识的人生病。尽量避免接触你的脸,因为这是大多数呼吸细菌进入你身体的方式。
关节炎患者对寒冷十分敏感
经常有老人说,我这副身子骨比天气预报还灵,天要下雪了,膝盖就会疼。虽然多家研究机构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,温度和湿度对关节炎疼痛并没有直接联系。但是,从以往的门诊量来看,降温对关节炎患者门诊量似乎有影响,降温之后关节炎发作的更多更频繁,因此患者注意保暖是很重要的,另外热疗比如烤电对关节炎缓解有好处。
患有关节炎,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,也要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护关节,不能对关节造成过度的劳损。骨关节炎患者天冷的时候提倡戴护膝、戴手套,做好关节的保暖,不要做过多的体力活以及负重性的运动,特别是登山、爬楼梯这类活动要尽量避免。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,关节功能锻炼还是治疗的一种手段,对其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通过关节锻炼,可以增加肌力,保存关节的活动能力,防止关节挛缩、强直及肌肉萎缩。
本文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删除。